哈维尔用力地鼓动着自己的双手,根本不在乎刺痛的掌心,完全不在乎异样的视线,丝毫不在乎自己的独特,只是竭尽全力击打着手掌,用这种方式将脑海里的所有思绪酣畅淋漓地宣泄出来。
他曾经亲自参与了“上帝之城”的拍摄过程,惊叹于兰斯的惊艳才华;现在他又亲眼目睹了“借刀杀人”的精彩绝伦,彻底折服于兰斯的大胆、激进、细腻、深刻、锐利。前所未有地,哈维尔感受到了内心的亢奋:难道,他正在见证一段历史的崛起?
克里夫-罗宾森听到了那清脆的掌声,在空旷的洛杉矶剧院内部回荡着,单薄而矫情,抬起头看了过去,然后就看到哈维尔那倔强而挺拔的脊梁,犹如一棵青松般,伫立在放映厅那朦朦亮起的光晕之中。如果换做其他时刻,克里夫早就嗤之以鼻了,但今天,他却没有。那孤单的掌声将他从电影构建的时间里拖拽了出来,猛然清醒。
克里夫没由来地打了一个寒颤,他意识到,他需要一点时间,更多的一点时间,细细地回味一番刚才这部电影,他必须先从电影那紧绷到极致的情绪之中走出来,让大脑可以冷静下来,然后……
就在这时,稀疏响起的掌声打断了克里夫略显零散的思绪,抬起视线,他就看到了宽敞的放映厅里稀稀拉拉地站起来了十几个人,每个人都奋力鼓动着自己的双手,加入了哈维尔的行列,双眼激动不已地看着大屏幕,用最直接的动作传递着内心的情绪。
紧接着,站起来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似乎视线所及之处都可以看到有观众站立起来,从一楼到二楼,掌声逐渐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气势,将洛杉矶剧院这宽敞而老旧的放映厅填充得满满当当。
由于这间放映厅历史悠久,内壁的聚音和回音效果都是老式设计,让室内的声响显得空旷而悠远,却难以把声音的爆发力释放出来。可此时此刻,那哐当作响的掌声却渐渐凝聚成了一股绳,强有力地鞭打着放映厅的墙壁,以一种绝对强势的姿态撼动着整座建筑,恍惚之间,居然有种地动山摇的错觉。
克里夫可以感受到双手传来的微微震动,不由低头看了看,这才发现,不仅仅是放在扶手上的双手,就连屁股底下的椅子也有种晃动的感觉,他猛地就站立了起来,抬起头看向了天花板,强烈怀疑这座建筑是否下一秒就会变成废墟——当意识到是自己想太多时,克里夫的耳膜才感受到了那凶猛的撞击,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掌声化作了鼓槌,狠狠地击打着那薄薄的耳膜,在脑海里激荡出连绵不绝的余韵。
克里夫嘴角露出了一抹无奈的笑容,轻轻摇了摇头,即使他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摆在眼前,“借刀杀人”的观众反应效果远远超出了预期。那么……影评人呢?还有“十二罗汉”呢?事情的发展似乎又一次脱离了预期的轨道,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呼啸而去。
洛杉矶剧院感受到了山呼海啸的掌声,整座建筑被淹没在那汹涌的声响之中,瑟瑟发抖。转过头,就可以看见那朦胧灯光之中一张张陌生的脸庞,却洋溢着相似的情绪——兴奋之中隐藏着错杂。
每个人都是如此亢奋,他们都可以感受到肾上腺素炸裂的急速快/感,但电影却在推向高/潮时,再一次戛然而止——似乎整部电影都是如此,总是在关键爆发时刻硬生生地将情绪狠狠地掐住,那种激荡在胸腔里的情绪根本无法宣泄出去;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这部电影显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它是一部商业电影,却又不止是一部商业电影,但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犹如在一片迷雾之中隐约可以看到灯塔的光芒,却隔着千山万水,始终无法靠近,那种迫切追根究底的情绪在脑海里不断撞击回荡着。
最终,他们只能选择用掌声来宣泄,直白而畅快地宣泄着内心的错杂情绪。
掌声越来越热烈、越来越汹涌,当“借刀杀人”剧组走到台前时,声响达到了巅峰,全体观众集体起立鼓掌,甚至夹杂着欢呼声、口哨声和叫喊声,那如同雷鸣般的掌声恍惚间让人误以为自己身在多伦多电影节上,而不是一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首映式。
汤姆-克鲁斯看着眼前那沸腾的人海,顺着视线连绵不绝地往后延伸,犹如惊涛骇浪一般在击打着岩石,那空旷的鸣响在苍穹底下悠远回荡,排山倒海地席卷而来,莫名地,汤姆的眼眶就有些温热,如此场景,在他的演员生涯里仅仅只见过一次,“雨人”在纽约举行点映时。那是遥远的1988年了。
抬起双手鼓动着,汤姆有些狼狈地掩饰着自己的情绪波动,转过头看向了站在旁边的兰斯。此时兰斯的脸庞上看不出任何情绪的变化,只是礼貌地拍着双手,嘴角那得体的笑容带着一丝自信的从容,彷佛早就预料到了眼前一切般,汤姆偏过头去,在兰斯的左耳边上扬声说到,“我们做到了。”
兰斯没有转头,嘴角的笑容轻轻一扬,高声回答到,“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那云淡风轻的回答让汤姆顿了顿,他似乎有些得意忘形了——这仅仅只是首映式而已,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这仅仅只是观众的假想而已,在好莱坞闯荡了二十年,他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才对。视线在兰斯那沉静的脸庞上停留了片刻,而后汤姆轻轻吐出一口气,转头再次看向了观众席,重新恢复了镇定,从容地鼓掌着。
兰斯的肌肉有些紧绷,以至于他不得不放慢双手鼓掌的速度,否则机械化的动作就会泄露他内心的真实情绪。
此时此刻,没有人能够感受到兰斯内心的亢奋和震撼。“上帝之城”的成功是来自于兰斯的专注和投入,更多还是来自于原著小说的深厚底蕴;“后天”的成功则是来自于兰斯的经验和缜密,更多还是来自于视觉特效的紧密结合;只有“借刀杀人”才是对兰斯的天赋和才华的最直接、最真实、最残酷考验。
“借刀杀人”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完全遵循兰斯个人想法投入拍摄的作品,他对迈克尔-曼版本的原作做出了大量改动,不仅采用了全新的摄影技术和拍摄方式,而且还融入了个人对剧本的深刻理解,更不要说亲自饰演了麦克斯一角。可以说,兰斯版本的“借刀杀人”已经和上一世的那部作品相去甚远了。
电影上映之前的自信满满、从容不迫,那仅仅只是表象而已。
在内心深处,兰斯比任何人都要更加紧张,他担心着自己的改动是否会削弱“借刀杀人”的紧绷氛围,反而导致电影的商业成绩远远低于预期;他担心着自己的表演是否会成为电影最薄弱的一环,证明他从来就不适合成为演员;他担心着自己的解读是否太过浅显或太过深刻,以至于让电影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三世为人,从李瑾到兰斯洛特,再到重生之后的兰斯,这一路走来,他始终步履蹒跚,背负着梦想的包袱,在荆棘道路上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一步一步的艰难前行,他甚至不知道这个方向是否正确的。
即使是“上帝之城”的三座小金人,即使是“后天”的两亿票房,都无法拨开眼前厚重的迷雾。
“看来,高文赢得了赌注。”耳边传来了一个断断续续的声音,在喧闹的掌声中并不清晰,兰斯转过头,然后就看到了伊恩那灿烂的笑容。兰斯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疑惑地看了过去,伊恩那碧绿色的眸子深深地看了兰斯一眼,嘴角的笑容从眼底深处泛了起来,而后他就收回了视线,若无其事地转头看向了观众,可是,兰斯却呆愣在了原地。
赌注,他想起来了,昨天在午餐时,高文和伊恩两个人开玩笑时说起的打赌,伊恩认为“借刀杀人”首映式可能会被“十二罗汉”压住气势,最后依靠口碑完成逆转;而高文则认为“借刀杀人”可以全面碾压“十二罗汉”,不给对手留下任何机会。
赌注是一包彩虹糖。
不过当时他略显心不在焉,听到了这个打赌,却没有放在心上,一时间也没有记起来。现在,伊恩却再次提了起来……
兰斯忽然就意识到,伊恩今天出席首映式,不是因为公司的扩张,而是因为他们看出来了他的心不在焉和缺乏信心——那些所谓的原因都是兰斯自己的推测,伊恩并没有给予正面承认。伊恩会出现在这里,也许是他们三个人商量之后的主意。
心底缓缓淌过一丝暖流,隐藏在不为人知深处的那簇火苗,正在悄悄地恢复生机,兰斯看着眼前认真鼓掌的伊恩,嘴角的笑容微微一收,紧绷的肌肉终于松懈了下来,而后他也看向了眼前的观众,用力拍打着自己的双手,脊梁却在不知不觉之中重新挺直,恢复了平时一贯的从容和自如。
雷鸣般的掌声始终没有停止,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彻底淹没整座建筑,那响彻放映厅的轰鸣声甚至让驻留在街道之外的人们都纷纷投来了注意力,所有人瞠目结舌地看着洛杉矶剧院内部的轰鸣声,无需任何语言,这就是最好的信号:“借刀杀人”,成功了!